
6月21日,第92期中大CEO读书分享会携手广东省湖南安仁商会,在广州柏文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举办。本期读书会由广州多医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李昌松主持。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副教授、中山大学基础医学博士、神经生物学博士后杨俊华在会上,深入解读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权威丹尼尔·利伯曼的经典著作《人体的故事》。

广州多医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李昌松
杨俊华围绕本次读书会的主题,带着对人类健康本源的深刻追问:“为什么适应自然的身体会患上糖尿病、近视、骨质疏松?”以其深厚的学养,引领书友们展开了一场贯穿人类六百万年进化历程的探索之旅。

广东药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副教授杨俊华
他深刻剖析了困扰现代社会的诸多健康问题,其核心症结在于身体与环境的深刻错位——进化失配。这一失配现象,跨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两次重大革命,层层累积。

约一万年前开启的农业革命,播下了失配的第一粒种子。定居农耕带来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却也使人类饮食结构转向依赖少数谷物,埋下营养失衡的隐患;人群的密集聚居显著加剧了传染病如天花霍乱的肆虐;身体活动虽未消失,却从狩猎采集所需的爆发力与耐力混合模式,转变为长时间但相对单调的田间劳作,悄然降低了身体的适应峰值。

工业革命则在短短数百年间引发了更剧烈的环境断层。伴随工业化进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进一步侵蚀了人类生存环境。人类这本为狩猎采集和有限农耕活动优化的“身体说明书”,在工业时代遭遇了彻底失效:高强度活动被久坐办公室取代;天然食物被精加工、高糖高脂的工业食品充斥;食物从周期性丰歉变为持续过剩且极易获取;急性生存压力被无处不在的慢性心理压力替代;加上光污染与电子设备侵蚀睡眠——这一切变化的速度,都远超基因缓慢演进的步伐。

杨俊华以典型疾病阐明失配的累加效应。2型糖尿病与肥胖根植于古老的节俭基因,这套应对饥荒的生存利器,在农业时代谷物饮食中已埋下隐患,于工业时代食物过剩与精制糖油冲击下完全失控,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脂肪堆积。近视的流行源于眼球发育必需的自然强光与远眺活动,在工业时代近距离用眼和室内生活下被严重剥夺。骨质疏松的加剧则因骨骼需持续负重及阳光合成维D,农业时代活动减弱在工业久坐与室内化生活中双重削弱,骨质加速流失。

面对进化失配挑战,杨俊华依据书中科学证据提出应对路径:一是强化身体活动,通过力量与耐力训练模拟祖先运动模式;二是减少精制碳水,回归天然食材多样性,践行"见素抱朴"理念;三是优先保障早睡,践行"早睡解决90%问题"核心策略;四是增加户外光照接触,响应"改变环境"行动呼吁。

中大CEO读书会创始会长陈子恒发表课后感悟。他追溯生命演化的壮阔史诗,从六亿年前如火星般荒芜的地球、生命困于海洋,到绿植登陆开启新纪元,直至科学证实人类源自鱼类这一颠覆认知的惊人真相,体悟到学习即不断突破认知边界。他还特别提到,过去对医生谈论国学周易感到困惑,如今通过杨俊华老师的读书分享,终于理解传统文化中道家"见素抱朴"、儒家"克己复礼"等思想对健康管理的启示。

中大CEO读书会创始会长、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律师 陈子恒
第92期读书分享会圆满落幕。杨俊华老师以《人体的故事》为纲,深入剖析了进化失配这一现代健康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回归健康本源的科学路径:重视运动、选择天然食物、保障充足睡眠、增加自然接触。期望各位书友能将本次所学付诸实践,科学管理个人及企业健康。读书会将继续秉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万千世界”的宗旨,诚邀更多同道以书会友,共启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