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党建工作概况

基础医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学院党委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院各项事业稳步前行。

学院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包括5个教工第党支部和1个研究生党支部,涵盖了各个学系和科研平台,确保党建工作全覆盖。截至2025年5月,学院共有教工党员61人,学生党员27人。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师生思想根基

学院党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构建"党委领学、支部研学、党员带学、师生共学"四级联学机制。认真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第一议题”和“三会一课”制度,参加学校干部大讲坛、网络培训班和自学等形式,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师生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疫情防控、双百行动、智力援疆和社区服务等实践中淬炼理想信念,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医药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培养新时代的医药卫生人才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二、强化组织建设,打造“教育先锋”战斗堡垒

学院党委贯彻落实学校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构建了“学院党委主导、支部联动、党员示范”三级党建工作体系,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院党委获评学校2020年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

对标“七个有力”建设标准,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双带头人”支部书记比例达100%,有效促进了党建与业务的融合。选树培育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党支部入选“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广东行”专项行动名单2个支部获校首批“双创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教工第六党支部获评广东药科大学2021年、2023年先进基层党组织,其支部书记汪胜获广东省首届公办本科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获评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本科分会2020年优秀党务工作者、2021年获评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

三、致力“一融双高”,赋能学院建设与发展

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党建+”融合生态圈,推动党建与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的深度融合,不断推进支部开展“三会一课”与教学、学术研讨融合活动成为常态。

在教学方面,党员教师带头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院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学团队和课程,近年来,《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分获评省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教研室;省级、市级教改课题多项,以及多项省级课程思政项目和优秀案例。

科研工作中,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带领团队攻克科研难题。近年来,学院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了多项科研奖励。2022年教工第四党支部书记、现任副院长尹辉教授团队项目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3年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雄教授团队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党支部书记、李江超研究员参与的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人才培养上,实施“党建育人”工程,党员教师担任学生导师,从学业规划、职业发展到思想成长,全方位指导学生。党员作为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获得国家级或省级以上奖项多项,如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乡村振兴专项)创新组铜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广东省赛区铜奖等。第四党支部书记邓祖军指导的“祛金沁药”团队入选团中央三下乡实践团队,下乡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3项,下乡活动获得人民网、南方plus、新华网、广东共青团官网等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

1075B

四、四维立体共建,创新组织生活方式

学院党委注重党支部组织生活方式的创新,坚持以“共建促共享达共赢”为指引,通过打造“校内共建(六支与研究生党支部、二支与教务部党支部)、校际共建(六支与中山大学医学院人解生理系师生党支部、四支与中山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系教工党支部、五支与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相关党支部)、校企共建(四支与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第二党支部校地共建(六支与大学城北亭村、六支与广东省梅州市长布村小学、二支与怀集县冷坑中学”的四维立体共建品牌,激发党建创新活力,开拓党建育人新途径,服务社会和师生,促进党建和科教研的共同提升。

五、服务社会,彰显责任担当

学院积极组织党员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践行初心使命。一是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医学科普宣传、义诊等活动,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医疗知识水平。二是参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工作,为社会贡献力量。党员师生组成“粤泷新生”突击队,赴罗定市泗纶镇传播优生优育和疾病预防知识、加强青少年安全教育;安然无“恙”实践团赴怀集县协助汶朗镇进行寄生虫病防控工作。在疫情期间,学院党员教师和学生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参与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等工作,展现了医者仁心和党员的担当。三是参加“乡村振兴”和智力援疆工作,促进产学研融合。已选派病原、人体解剖学、生化等系部的4名党员教师赴新疆喀什大学医学院支持其教学和青年教师培养。双方通过远程连线方式开展同步课堂教学示范、线上集体备课、线上教学竞赛指导、参编教材等工作,助其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助其青年教师成长,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受到喀什大学的广泛好评。

吴培诚等教师党员通过担任企业科技顾问、科技特派员或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指导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尹辉、黄博等党员与深圳中山妇产医院、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帮助医院解决临床研究中的难题,成效显著。

六、强化党员教育与管理,激发党员先锋活力

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优化党员教育管理,试点实行“党员年度考核积分制”,推动党员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研攻关和社会服务中亮身份、树标杆,以教育赋能、管理提质激发先锋动能;实施“新生党员启航教育”和“毕业生党员扬帆教育”,为医药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七、强化机制建设,营造清廉政治生态和师德师风优良的学术生态

学院党委努力构建“教育浸润—制度约束—监督闭环”长效机制,以中医药“治未病”理念为指导持续开展党章党规党纪、警示和党风廉政教育,将廉洁要求嵌入职称评审、科研立项全过程,实施学术不端“一票否决”,为高质量教育科研筑牢纪律屏障,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发展生态。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基础医学院党建工作成绩斐然,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探索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推动医学教育事业和校校院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