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是由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于2013年组建而成。人解与组胚系的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学校初创之期,当时由国内知名临床解剖学家王啟华教授带领筹建。在王啟华、刘庆麟、肖尚英、张德兴、贺新红、张文光等前辈的辛勤耕耘下,历经60余年的发展,学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该学科为原广东药学院第一届和第二届校级重点学科,第三届重点学科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第二批(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之一。
目前学科有教工23人,专任教师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12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名教师有博士后经历。职称结构合理,有教授和研究员4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6人、讲师等13人。拥有省级优秀教师3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1名,校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高层次引进人才3名(第五层次)。学科教学工作量大,承担学校医学、药学、中药学和医药相关众多专业近10门的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人均年见面350学时以上,常年跨大学城、云浮、中山多校区上课。教学效果好、教学成绩突出,近年来获得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18项,发表教改论文16篇,编写教材12部,先后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5人次在国家和广东省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获奖,10人次在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2023年人体解剖学成功入选广东省一流课程建设项目。
科学研究稳步开展,目前已形成以神经生物学、神经毒理学和生物塑化技术应用为主的研究方向,建成150平方米的科研平台,近年来获得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广东省科技成果奖2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发表科研论文6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自2007年以来,本学科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60多名。目前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10人。研究生培养成绩显著,毕业生中有8人攻读博士学位,获得校级优秀硕士论文4人次,获校级优秀毕业生6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次,毕业生多已成为行业骨干。
人体科学教育中心位于广东药科大学解剖学实验大楼,面积近800平方米,展示标本1200多件,由本学科负责管理和免费开放。该中心现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子基地、广州市第五批科普教育基地。中心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科技活动月、科普活动周、科普自由行、科普基地开放日”等公益科普活动,近年来累计接待参观者达8.8万多人次,深受社会各界好评。